警营里的工匠

云南法治网   2023-06-01 21:33:55

原标题:警营里的工匠


(资料图片)

在刀起刀落的篆刻生涯、兢兢业业的警营生涯……大理市公安局政治处副主任段祖德以无为之态成就着自己的有为之事。不管是身处何种身份:警营工作者,篆刻研习者,木工体验者,摄影、书法、绘画爱好者……他都秉持一颗匠心,仔细考究、沉稳雕琢着生活赋予时代的烙印。

“《篆刻·上善若水》这是2017年5月的作品,曾获2018年大理州公安局文艺作品二等奖,还有这个《篆刻·吉祥如意》《篆刻·猴子》《篆刻·舞蹈》《篆刻·宝葫芦》这些作品都是自己闲暇时篆刻的。”段祖德边讲述关于篆刻的故事,边介绍自己的作品。“只要周末有闲暇时间就开始篆刻,会选择不同的图案,挑战不同的字体,有些作品不是很满意,有些还可以。”

不管好坏,他都很享受那份独处、安静、专注的时光。他说:“人生犹如刀起刀落间在石头上刻下的痕迹,突然间对这种刀过留痕时的声音格外喜欢,犹如一首人生乐曲,时而清脆欢快时而低沉忧郁。”段祖德谈着自己的创作感悟,端详着往日篆刻的成品,像抚摸自己的孩子般,抚摸着留在白纸上火红的印记,那深深浅浅的印记亦如他行走在人生路上,高一脚低一脚踩出的足迹。

在段祖德的认知里,篆刻如人生,人生如篆刻。“刀尖从落在石头上那一瞬间开始,并不能预料到完美收刀,既然走出去第一步,就得继续下去,因为人生不可能回头”

他在生活中吃穿随意,不大挑剔,年纪轻轻苦劳过度,赚得一顶比“安欣”更甚的白发,从不屑于打理,幽默感强,偶尔可以当调味剂,调和一下生活的酸苦味。工作中毛病挺多,也许是从小手握篆刻刀的缘故,爱折腾、凡事求精、心细谨慎。

在同事们眼中明明可以不必太较真,一到他那就得折腾几个来回,“人家说‘没想那么多’,你们给人家打的字幕是‘没想太多’,这是同期声,不能太马虎……”“应付”这词和他势不两立,竭尽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是他强行灌输给同事们的思想,以至于现在思想里闪过简单对付一下的念头时,都有一种罪恶感。

凡事求精。“远景、中景、近景还有细节和特写镜头采集要全面”“把脸上的光处理一下”“字体有点丑……”“背景音乐和视频呼应、节奏、卡点很重要”二改、三改……办公室的同事们改到头脑发胀、两眼昏花、飘然不知所以,甚至怀疑有被特别针对的错觉……似乎每个同事都逃不过被他无数遍否定再否定的过程,直到开始事事敬畏,会主动去规避一些风险,才发现他“凡事求精”的影子已经或多或少在同事们自己身上浮现。

心细谨慎。“是被害人还是受害人?一定要搞清楚”“标题里是‘四个一’,内容里只有‘三个一’?”“确定是追回1辆还是2辆?”在他看来,宣传言语一定要精炼准确,定性、定量要准,不能出现可能会被歪曲解读或模棱两可的词汇。在一般人看来,改动一两个字并无差别或者认为过度“剔肉”让本来丰满的作品失去可读性,然而在求“稳”和“热度”的双重考量中,难免顾此失彼。

这些所谓的“毛病”,正是一个“工匠之人”一往无前所应具备的匠心,这种匠心萌发于他的少年时代,秉持至今。

段祖德,1982年出生于西依苍山、东临洱海、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大理市喜洲镇。他从小接受当地浓厚的文化气息熏陶,加之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极强,从小就在篆刻、木工等手工艺领域拥有别于同龄孩子的技能和挑战欲。

小学开始,他疯狂地迷恋上篆刻,在萝卜、土豆等瓜果蔬菜上刻字、刻图案成了他日常练习和消遣时光的乐趣所在,后来在萝卜、瓜果、橡皮等柔软的物件上篆刻已经无法满足他幼小的心灵,他找来一片瓦,敲打成几块小长方体,再用磨刀石磨平用来刻字,刻字工具则是在家里“偷”了一根钢锯条,将一端磨成一个斜角口当刻刀,用布条缠绕在锯条一端,拿出篆刻师的姿态开始尝试在坚硬的瓦片上篆刻。几经周折,虽然到最后连一个成型的字都没刻出来,但他却在其中感受到了无限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路来他自己钻研、自己创作,没经过系统学习和专业打造,篆刻起来却也有模有样。与大自然中坚硬的石块较劲,在顽石上留下自己喜欢的图案、文字让他乐在其中,一种征服与融合的微妙感慢慢地浸润着他幼小的心灵。

他的兴趣爱好不仅仅止于篆刻,还曾有过木工的生活体验。那时他对村里木匠的活计挺感兴趣,看着木匠用各种工具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物件,感觉挺神奇,于是喜欢上了观摩,当然喜欢归喜欢,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段祖德是一个一定要将喜欢化为行动的倔小子。高中假期,他买来工具,用家里零散的木板,学着村里木工的模样,用木工锉和木工刨将木板推磨平直、刨光,用手工锯将木板分割成自己需要的样块,再用手工凿加工、打眼,最后将准备好的样板一块块进行组装,成功自制了一把小凳子,成了家里人夸赞并时常陪伴左右的生活用品。

一旦有了第一次成功,内心的小宇宙就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倒腾这些东西成了他学习外最美好的时光,他的大部分闲散时间用于篆刻和制作各种奇怪的小物件上,那时流行六角电视柜,在成功制作多种形状各异的小凳子、书桌后,他开始萌生制作一个大物件——六角电视柜的念头,而一旦有念头闪现,他是一定会将其付诸行动的。

终于,在高三漫长的假期中,他开始搬出工具箱,这一次与以往的模仿不一样,他要做村里木匠都没挑战过的六角电视柜,也就是说他在这个假期要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奇迹。从图样的设计、每块模板的分割打磨、结合部位的精雕细琢以及最后的组装,他都完成得很漂亮,村里人都惊呼他是个奇才。

六角电视柜,被用来摆放家里的电视机,如今成了家里的“古董”,成就感就是在一次次的尝试和被家人实际运用于生活中而得以壮大。家给了他折腾的自由和鼓励,尽所能满足他想尝试的条件,以至于在生活中,他可以毫无顾虑地探索、创造。收音机、手表等家里的电器被他拆了个遍,然后再一一复原,当然有些成了牺牲品,但更多的是复原后带给他的实践认知和勇于挑战的底气。

他的智慧源于他的认知,而他的认知便是源于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所谓“人看从小 马看踢蹄”,一个善于思考、钻研的人,潜力是无穷的。

2006年,段祖德有了自己的专属警号,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警察。2008年5月正式步入公安宣传岗位,新闻写作、拍照、摄像“零”起步,大多人对“零”会持有一种不自信或畏惧感,可他不同,他自小就对未知的领域充满了挑战和探索的欲望。

2008年6月18日大理市公安局《警方在线》专题栏目首次开播,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电视专题,摄影、视频编辑成了他挑战的第一个领域。当时演播编辑室成立以后,新增了“非编系统”,和他一起搭档的杨卫华回忆,“他每天窝在演播室,拿着说明书当成小说般边看边捯饬,旁人看着枯燥无味,而他学得津津有味,成了办公室第一个‘非编’玩得特别溜的人,后来他自己省吃俭用,花了三个月的工资买来一台电脑,开始钻研各种软件,那种学习劲头让人佩服”。

当年(2008年)段祖德就被大理市广播影视管理局评为优秀通讯员,其作品《实施惠民工程 破解治安治理难题》荣获云南省2008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选二等奖。从此激发了他在公安宣传路上的激情,一路摸爬滚打,不断向前……

在公安宣传道路上,曾经为了做一个专题片,他要在3箱(300多盒)DV录像带里寻找视频资料,他翻了3遍之多,找资料就花费了他大把时间,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300多盒DV录像带规范存储。他参照图书馆规范管理的模式,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每一盒DV录像带打开观看后,确定内容和时间,在每盘录像带上标注,做好目录、按时间顺序编码,归类存储,查找资料只要在电脑上搜索关键字,很快就能查找到需要的素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此也规范了DV录像带的存储。

那种超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一直跟随着他,慢慢汇聚壮大,潜力便在每一次遇事和处理事情时蓄力迸发,时至如今,他骨髓里流淌的仍是少年时手握刻刀埋头细琢山河岁月的激情。

“篆刻时,刀尖会因各种因素遇挫受阻,面临如此困难,就看如何把握好刀尖破石前行或是就此结束。”显然,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中他大都选择“破石前行”。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做何事,从“零”到“有”至“精”似乎一直都是他的成事模式。

让同事大为称叹的还有他设计的“一张表”——立功创模统计表。负责该工作的杨卫华介绍:“该统计表涉及很多数据,比如姓名、部门、职级、政治属性、民族,性别、年龄、奖励级别、奖励种类等20多个项目,统计工程烦琐复杂,只要录入出现一点错误,数据无法吻合,就得从头慢慢捋思路,查找错误点,重新来计算,有时候一个星期都算不清楚,关键数据还有可能不准确。”

“难题”遇到段祖德,再难的事也有变简单的可能。他大学读的是云南警官学院的交通管理专业,对Excel表格的运用除了基础表格制作,技术层面的功能掌握可以归为“零”,对公式、函数、参数、VBA等各种知识一窍不通,后来买来参考学习书籍,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专门研究,针对日常工作中常需要统计的数据,对照着开始尝试设计表格,他建成一个基础数据库,将基础数据库与汇总表、情况统计表、个人嘉奖、个人三等功等20多个子表关联,实现“一次录入,多种输出”的结果,并且根据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不停地增改表格,目前还新增了个人获奖时间、文号,并将相关奖励文书、奖励证书扫描存档,关联到表格,可以便捷地提取想要获取的数据和资料。

杨卫华说:“一张小小的表格不但消除了他对烦琐数据的恐惧和临时要求提供数据的无奈。更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往深处理解,段祖德制作的“一张表”成全了一个内勤工作者对数据掌控的灵活性和准确度,让内勤民警能从心理和操作层面达到对民警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宗旨。

从事内勤工作的杨娇说:“除了立功创模统计表,他还研究设计了宣传统计报表,让她两三天都理不清楚的统计,半天就能轻松、精准地统计出来,关键还规范了管理,不论你需要哪个时间段的数据都可以实现迅速自动统计。”

在段祖德的眼里,每项工作只要有提升空间,他都会想办法去优化它,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在工作和生活中,他都是那个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要有新事物的出现,都会挑起他去尝试和学习的劲头。比如,无人机航拍技术、新型电子产品的使用,新媒体运作、管理等,似乎一直保持着一颗敢于探索与尝试的心、一颗执着与勇敢的心,一颗永葆热忱的朝阳之心。

对于篆刻,段祖德说“每一次的刀起刀落需要的是勇气、大胆、果断,而每一步的行走又需要谨小慎微,人生就像一枚印章的篆刻过程,在刀起刀落间留下一行行深深的痕迹”。而他凭着一颗“匠心”,破石前行,用深深浅浅的足迹雕刻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印章。

记者 周惠琼 通讯员 何艳霞(周惠琼 通讯员 何艳霞)